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_我在现代留过学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

  王大斧已经是不知道多少次,做这样的护送工作了。

  对流程早已烂熟于胸。

  他回头看向自己队中的那个羌人骑兵,下令道:“李阿令,汝去告诉那些羌人,让他们跟着俺们走,休要乱走,不然按细作论处!”

  叫李阿令的羌人骑兵拱手得令,便拍马上前,去与那些逃难来的羌人说话去了。

  很快,李阿宁就回来禀报:“回禀提辖,末将已将提辖军令与他们说了,另外,末将还打探清楚了,他们是哪家的?”

  “哪家的?”王大斧随口问道。

  “禀提辖……”李阿宁道:“他们说他们是移没家的部族,从天都山处逃难进的会州,蒙会州的王太尉恩典,遣人送来熙州。”

  “移没家?”王大斧楞了一下。

  脑子在刹那,涌出了一段他死记硬背下来的资料。

  移没家——党项之族也,本居横山,为环州张都监破,乃迁南牟会,为元昊守备行宫,李都知击破南牟会,余众遁入天都。

  这些是熙州去年新来的游知州,给他的小册子里写的文字。

  王大斧虽然书读的不好,也不会写文章,只能勉强算识字,但记忆力不错。

  所以,他将游知州的册子里,有关党项各族、横山诸羌的文字,都牢牢记在心中。

  于是他瞬间就知道了,那些人不是羌人,而是党项人。

  而且是与大宋打过仗的党项部族!

  于是,王大斧忍不住下意识的将手放在了腰间的短刀上,他看向李阿宁:“党项人!?”

  李阿宁点点头:“回提辖,确是党项人!”

  王大斧反应过来,尴尬的笑了一声,将手从腰间的短刀挪开。

  虽然,已经来到熙河一年多,但他多少还是对党项人有些应激的。

  好在,如今已经差不多适应了熙河。

  这里不像汴京,几乎全是汉人,在熙河路诸州,蕃汉混居。

  汉人、吐蕃人、羌人、党项人彼此为邻。

  军队之中也充斥着大量的羌人、吐蕃人、党项人甚至还有西域的回鹘人。

  “移没家,怎是这般模样?”王大斧问道。

  他记得很仔细,游知州的册子里,写过移没家的内容——移没家有六标,强人一千两百二十五,壮马三百余,四十八队。

  虽然,那是李都知破南牟会,火烧天都山前的事情。

  可也不至于如此凄惨吧?

  当年,光是骑兵都有三百多人,可以拉出一千两百多战兵的移没家,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李阿宁叹了口气,道:“还不是西贼做的孽!”

  “本来这两年,天都山、横山就连续干旱。”

  “西贼又对诸部横征暴敛,敲骨吸髓……”

  “诸部实在活不下去,只能来我大宋求活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阿宁的眼中明显闪过了一丝仇恨。

  王大斧听着点点头,感慨道:“西贼果是豺狼禽兽,竟连同族,还是曾给酋首守备过行宫的同族,都如此无情。”

  李阿宁冷笑一声:“嵬名丑酋,何曾把其他党项、羌部看成人过?”

  他家祖上本是居住在横山的羌族豪酋,曾受李继迁册封,为蕃落首领,也曾对嵬名家忠心耿耿,跟着元昊出生入死,但这又怎样?

  还不是被嵬名家逼到没有活路,最后只能在三十多年前,举族入宋,逃入宋境时,原本几千人的大部族,只剩下了三百多青壮,剩下全是妇孺,而老弱全部死在逃亡路上,可谓是惨不忍睹。

  举族迁入宋境后,起初被安置在保安军内定居,为了融入保安军,乃因族中传说,先祖从灵武而来,于是诈称唐肃宗之后,自称姓李。

  而李阿宁这一支,是在十多年前,跟着王襄敏公开边到了熙河,于是就此在这里落了脚生根发芽,如今也算是熙州的一个强力部族了。

  光是丁壮,就有千余,牛羊万头,更有马匹千余。

  族长李忠顺,还曾因功受册封,为左侍禁、蕃部都军主、充狄道蕃部巡检。

  在熙州,虽然比不上包家、杨家这样的超级大族,却也是属于强族了。

  不过,这一切都已与李阿宁无关。

  他爹只是如今的李族族长李保顺的堂弟,在族中地位本就不高,而他家里兄弟又多,所以他一成年就被父母分了一匹马,让他出来自谋生路。

  李阿宁无处可去,就干脆骑着马,投了宋军,吃上了赵官家的皇粮,到

  如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

  但他不会忘记,部族的血仇!

  所以,李阿宁在战场上,遇到西贼兵马,甚至比他的汉人同袍更凶狠!

  每次提及嵬名家,更是咬牙切齿。

  这也是很多汉地羌人甚至是党项人的特点。

  他们比汉人更仇视嵬名家,更想毁灭嵬名家的国家!

  王大斧没有多想,对李阿宁道:“俺们护卫这些人,先回南关堡吧。”

  “诺!”

  于是,王大斧就率着他麾下的这支巡逻小队,护卫着三百多号党项人,向着南关堡而返。

  ……

  护送着移没家的队伍,沿着狄道前行,很快就进入了河谷区域。

  远方,已经能看到了棉田的壮观景象了。

  七月底的棉田开始凋零。

  木棉上的枝叶,都开始枯死,但这是好事!

  向、高两家重金从崖州等地请来的黎人说,木棉就是这样的,一定要完全枯死,等太阳暴晒十余日甚至一個月,才能采摘。

  于是放眼望去,阡陌连野的田野中,尽是雪白的棉絮。

  王大斧看着这些棉田,就想起了自己种的那一百亩棉田——他在去年冬天,因为迎接仁多保忠有功,被赐了三百亩地,加上最初的一百亩,他现在拥有四百亩地。

  可惜,因为缺少棉种,今年只种了一百亩棉田。

  但剩下的地,他也没有闲置。

  让雇来的羌人,种了一百亩的苜蓿——这是用来喂牲畜的。

  剩下两百亩,则都种了粟麦、青稞和豆子。

  主要是豆子!

  没办法,狄道虽然有着渭河的灌溉,他的地也挨着向钤辖家的地,可以享受到钤辖家打造的水车汲水的便利。

  可这两年,天气干旱,河水流量不足,灌溉用水很紧张。

  便只能种些对水需求量不高的豆子。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特别是那些没有棉种,却把地垦出来的羌、蕃豪族。

  于是,今年的熙河路,破天荒的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

  这也是现在熙河路,可以大量接受逃亡而来的部族的物质基础。

  王大斧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勤勤恳恳的做着他的本职工作。

  只在路过属于他的那四百亩地时,雀跃了一下。

  他的一百亩棉田,被他雇来的雇工打理的非常好。

  那一个个饱满的白色花蕾,在微风中迎着熙河的阳光招展着。

  这让王大斧无比满足。

  这些都是钱啊!

  价值几百贯,甚至上千贯的钱。

  ……

  王大斧护送着逃亡来的‘义民’们,在这天傍晚的时候,终于到了南关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