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登基大典_三国:灵帝蹬腿,我刘备收拾天下
笔趣阁 > 三国:灵帝蹬腿,我刘备收拾天下 > 第246章 登基大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6章 登基大典

  长安的刘协被董卓训斥的眼含热泪,却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

  就是有大的委屈,也只能自己干吃干咽,所有的苦楚全都在他的肚子之内。

  而远在幽州城的刘辩,现在却是很忙碌。

  不光要为他准备冕服,还要告诉他登基时候的各种礼仪。

  整个幽州都忙碌起来,官民军兵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忙碌着。

  刘备并没有在幽州为刘辩修建宫殿,而是将当初刘焉在幽州自己修建的庄园直接征用。

  其中的规制也是不,尤其是庄园的正房,那是相当气派。

  作为刘辩上朝的大殿,丝毫不会有失体面。

  要是与长安的刘协相对比的话,刘辩的这座“宫殿”才更像是子居住的地方。

  一九零年二月初二,幽州吹过的风已经不像寒冬那样刺骨。

  连续的五六的晴,气温已经上升了不少,气更是晴朗的好气。

  这一的幽州城,已经陷入到了一片欢乐之郑

  幽州城内的百姓都在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而其他的地方的诸侯,也有人派来使者到达幽州。

  他们将在幽州的“皇宫”大殿,见证大汉帝国的皇帝刘辩,再一次登上皇位。

  早上般,幽州“皇宫”的大门缓缓打开,幽州军的士兵走出两排分列两边。

  这些都是从幽州军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兵,他们全身上下都是精致的甲胄,

  他们人高马大,穿在身上更是气宇轩昂。

  “咚!咚!咚!”三声铜钟响声。

  早已经等候在了大门之外的文武官员,以及各地诸侯的使者,按照品级的高低依次进入。

  这些人身上的官服,全部按照大汉朝廷的规制进行的制作。

  文官一身黑色,内里是红色的内衬,头顶上戴着高山冠,腰间悬挂着印绶。

  而武将则是一身绛色的官袍,头顶戴着武冠,武冠之上插上白色羽毛。

  文武官员之后,则是各地的诸侯的使者,他们各自穿着各自品级的官服,并不一致。

  在整个官员队伍最前面便是刘备,他也是一身文官的黑色官袍。

  大门距离大殿内门并不远,所有的人在这里脱靴,解下自己的佩剑,交给两边的内侍。

  一众人走进正殿,皇帝的宝座上依旧是空无一人!

  “皇帝陛下驾到!”黄门一声呼喊。

  刘备带领文武官员,整齐的拜倒在宝座前面。

  “皇上万岁!”

  已经换了一身黑金皇帝冕服的刘辩,则是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宝座前。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文武官员呼呼啦啦的站起来,刘辩这才坐到皇帝的宝座上。

  早已经在一旁等待的李儒,展开了手里的圣谕。

  李儒是这一次典礼的司仪,宣读登基诏书的事情也是他的分内之事。

  他对刘辩拱手行礼,得到刘辩的首肯后,转身面对文武群臣,展开了手里早已经准备好的登基诏书!

  “皇帝臣辩,昭告皇大帝、后土神明:汉有下,历经近四百年。”

  “臣辩承蒙上恩宠,成子、治下。”

  “今有国贼董卓,大逆不道,善行废立之事,臣辩无罪过被废黜,使下大乱!”

  “幸有忠臣皇叔备,率军讨逆,平定逆臣,方使大汉下有了这一方安定之土!”

  “祖业不可以无人接续,四海之中不可以无主!臣辩赖有皇叔备及文武群臣推戴,于今日复归帝位。”

  “本年始改元初平元年。”

  “受命于,既寿永昌!”

  李儒这诏书刚宣布完,刘备和一众文武大臣都已经匍匐在地参拜,山呼万岁。

  刘辩对于这样的场面,心中没有任何波澜。

  他看到这些匍匐自己面前的臣子,个个都有可能成为董卓。

  若是其中再来一个,自己恐怕就没有这一次这么幸运,还有皇叔刘备营救自己。

  这些权力之中的争斗,还是交给自己的皇叔刘备来处理。

  自己就当一个闲散的皇帝便可以了。

  面前的一众文武大臣再次起身,等待着刘辩的训示。

  “朕能够重登地位,全赖皇叔功勋。”

  “若不是皇叔在洛阳出手相救,朕早已经一命呜呼,成为洛阳外的一缕亡魂!”

  “皇叔之功,功在社稷,朕必定奖赏!宣旨!”

  李儒将手里的登基诏书,恭敬的按在刘辩面前的龙书案上。

  拿起早已经准备好的圣旨,再一次面对群臣展开。

  简单的扫视了几眼,李儒默默的点零头。

  “上谕:皇叔刘备,人品贵重,仁义君子,大汉社稷幸之有尔。”

  “洛阳城边,朕万急之时,皇叔兵降,救朕于危难之中,护朕周全,立下大功。”

  “幽州北部,游牧部落屡屡犯边,皇叔领兵北征,安疆定边,又是大功。”

  “董卓乱京之时,皇叔兵进洛阳,董卓撤兵西逃,亦是大功!”

  “皇叔屡次立下大功,不奖赏实难安抚群臣之心,百姓之望!”

  “兹册封皇叔刘备为中山王,王爵世袭罔替。”

  “晋升皇叔刘备为大汉丞相,全权署理朝廷政务,下州郡皆听其裁决!”

  “晋升皇叔刘备为大将军,全权署理下军事,下兵马皆听其调遣!”

  “皇叔乃是朕之长辈,又有大恩于朕,特赐皇叔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李儒这圣旨念完之后,一众文武大臣都愣在原地。

  就连刘备都愣在那里了,这怎么和之前与刘辩商量的不一样。

  此时的刘备只不过想要将军政两权握在手里,至于其他的事情,他倒是并不在乎。

  可这又是封王,又是特殊待遇,这可是让刘备大吃一惊。

  见刘备并不话,刘辩微笑着解释。

  “皇叔,这都是朕的一片心意,就是为了感念皇叔的恩情。”

  “您的功劳和恩情,这些都是您应该得到的。”

  刘备拱手刚想要推辞,被刘辩出言制止了。

  “至于推辞的话,皇叔就不要了。”

  “朕决心将大汉下托付给您,还请您不要推辞,坦然接受。”

  “大汉下的万千臣民,还在等待着皇叔解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